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2014年6月中醫肝病治療研討會後記




本次與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於68合辦之中醫肝病治療研討會已順利完滿舉行,很高興邀請到於肝病領域學有專精的前輩來與我們分享他們的臨床經驗,茲摘錄研討會的片段與大家分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林森中醫院區 鄭振鴻 院長:
鄭院長於演講中多次提到:現代的中醫師,必須嫻熟於西方醫學的知識,善用相關的研究成果及診斷工具,不可閉門造車、故步自封。
鄭院長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之中醫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本虛為脾氣虛弱、肝腎虧損,標實為痰濕內蘊、氣滯血瘀。
在治療方面,除了基本的治療策略,還提供許多自身的臨床經驗:
熊膽被認為是治療肝炎的特效藥,不過,根據鄭院長的研究,發現:以豬膽取代熊膽,搭配小柴胡湯,治療效果比熊膽還好,而且價格不到熊膽的十分之一。因建議大家不必迷信珍貴稀有藥材的神效,更不建議患者透過大陸黑市購買熊膽,不僅得花大錢,也難分辨真假。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初期治療,不建議使用三稜、莪术等破血藥,因為肝藏血,常用破血藥,容易損傷正氣,應以和血藥為主。
 
臺中榮民總醫院  內科部 胃腸肝膽科 李騰裕 醫師:
   李醫師在演講中跟我們完整地報告西方醫學在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治療及研究進展: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療可以預防肝硬化及肝炎的發生。
抗病毒藥物可以減少肝臟發炎,使肝臟有機會再生,逆轉肝硬化的表現,也可以預防肝癌復發。
慢性B型肝炎已經有強效、低抗毒性且低副作用的藥物可以長期抑制病毒,但難以完全清除病毒。
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有極大的進展,新型的直接抗病毒藥物完全清除病毒的機會可以達到九成以上,但是因為台灣地區還沒有健保給付,所以藥物價格昂貴,故目前台灣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仍以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為主;因基因型的關係,療效比西方人好,但是應小心其副作用。
干擾素:因為引發免疫系統的作用,初期患者可能會有肝指數升高的情形(故建議監控男性肝指數在500以下、女性在350以下比較安全),除此之外病患容易在治療期間產生疲倦、似感冒症狀、心情低落、自殺念頭,並有中風、心肌梗塞、感染等風險。
雷巴威林的副作用:劑量越高,貧血越厲害。
另外,李醫師提到,臨床上抗病毒藥物合併使用中藥的補氣藥,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干擾素會誘發免疫功能,故建議在治療中,慎用補氣的中藥,以免肝指數衝高,肝臟發炎過於厲害,就可能出現失償的狀況。
 
佑生堂中醫診所 黃進明 院長:
   針對病毒性肝炎,黃院長認為HBVHCV屬於中醫的濕熱疫毒,雖然邪伏於解剖學上的肝臟,但是表現出來的是中醫脾臟的功能失調。
從臨床觀察上發現,病毒性肝炎容易於春夏之交的67月期間發作。
其證型的表現,是由多重因素:體質+疾病的不同分期+合併症+心身狀態等造成。
濕乃陰邪,易於傷陽氣,久病及腎,陰損及陽,導致陽虛,故臨床上不可一味使用清熱藥,當病患出現脾腎陽虛時,就可能必須使用附子理中湯、真武湯去做加減。
病情較重的病患,會出現青紫舌,代表可能有門靜脈瘀血的情形,針對瘀血阻絡的證型,臨床上常合併使用丹參、赤芍,有水濕堆積的現象可使用澤蘭。但是活血化瘀藥容易傷陰,故不宜重用;丹參臨床上應用時小於三錢,若大於三錢以上,破瘀的效果變強,肝功能反而降不下來。其他三稜、莪术等破血藥更是禁用。
靈芝屬於寒性的補藥,黃醫師於病毒性肝炎在控制期、肝功能小於100、病情穩定、但血清中病毒量仍多時,會合併使用靈芝,但是,使用時必須注意肝指數的監測,因為容易於使用後二周開始出現反彈升高的情形;另外,靈芝屬於寒性,容易導致腹瀉,建議臨床上每天的使用劑量是1g(濃縮製劑)。
 
長庚大學 中醫學系 游智勝  教授
   游教授提到現代人因為飲食、生活型態的影響,導致濕熱痰瘀堆積於體內,代謝不及,則容易刺激細胞產生癌化。
癌症病人的脈象以濡脈為多見,部分病患有沉細、沉緩、細數脈的表現,當脈象轉為燥急,則是病情危急的警訊,可能代表腫瘤發展很快。
游教授發現古今醫家在面對肝癌病患時,切入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古代醫家認為肝癌以脾虛為主要證型,以氣滯血瘀為導致肝癌相關病證的主要原因,治療時祛邪與扶正並重。現代醫家受西方醫學研究的影響,注重氣滯、血瘀、熱毒等的病理變化,治療以活血理氣、清熱解毒為重點。
另外,游教授提到正邪之氣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氣之在人,和則為正氣,不和則為邪氣」、「要知邪氣即吾身中之正氣,治則為正氣,不治則為邪氣」,故臨床上,以調和邪正的「和法」最為適宜,健脾理氣法應貫穿始終;若攻補過多,則有弊害,攻之傷正,補之助邪。  
最後,游教授提到精神衛教的重要,治病必須「調神」,「自己之所以還活者,就是因為自己的正氣比邪氣強大。怎樣對待自己,就怎樣對待病人,他就和你一樣的活著」。
 
感謝以上的講者於寶貴的周末時間前來與我們分享他們的臨床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