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2014年11月中醫婦科疾病治療研討會後記

   台灣中醫病理學醫學會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於119合辦之中醫婦科疾病治療研討會已順利完滿舉行,很高興邀請到於婦科疾病領域經驗豐富、學有專精的前輩來與我們分享他們的臨床經驗,茲摘錄研討會的片段與大家分享:
 
主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之病理生理學、治療與未來展望

講者:台中榮民總醫院 婦女醫學部生殖醫學科 易瑜嶠 醫師

易醫師是現代醫學婦科領域的專家,他說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並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結合在一起的症候群,目前現代醫學對於其確切的致病機轉並不是了解的很透徹,從臨床上觀察發現,多在15-19歲的青少女開始發病,常見的症狀有:月經不規則、身體多毛、痤瘡、肥胖。目前若要確定診斷,必須進一步地檢察卵巢內的卵子狀況、和體內男性荷爾蒙的含量是否增高。
  
   不過,易醫師另外提出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PCOS的發病年齡常在青春期,而此時期的少女月經週期也常常不規則、痤瘡、肥胖,所以,千萬不可以過度診斷,因為太早使用荷爾蒙藥物,會干擾身體的運作,減少自我調整的能力。
  
   雖然現代醫學對於PCOS的致病機轉還不是很確定,但是,他們觀察到:PCOS的病人,血液檢查時,LH值偏高,但是沒有週期性的變化,所以卵巢感受不到LH的分泌高峰而導致無法排卵,這些無法排出的濾泡在卵巢形成多囊的外觀,而且,LH刺激卵巢分泌過多雄性素,而不製造黃體素,使得月經週期不規則。
   另外,最近的研究顯示PCOS的患者有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的現象,會產生「高胰島素血症」,胰島素會使濾泡細胞分泌更多的雄性荷爾蒙。雄性荷爾蒙的增加會使濾泡不能長大、排卵,僅以小囊的型式存在卵巢內,積少成多,就成為多囊性卵巢。
    
     PCOS若無好好調整,會有長期的後遺症,包括子宮內膜增生及腺癌、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所以,除了西藥的介入,最重要的還是督促病患要注意飲食控制、減重、運動,以減少肥胖組織,幫助高胰島素血症的控制,同時也可以平衡荷爾蒙的分泌。

 

主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之中醫病理與臨床診治

講者:慈濟醫院台北分院 中醫科 陳建霖 主任

陳建霖主任是中醫婦科領域的專家,針對PCOS,他臨床上觀察到:除了月經稀發、不孕、肥胖、痤瘡等症狀之外,病患通常喜歡「熬夜」,然而目前還無法與現有的機轉做串連,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另外,清朝傅青主提到:「婦人又有身體肥胖,絕無病恙而不孕者,人且以為血氣之充足,誰知是濕盛而氣虛乎……每見濕盛者多肥胖,肥胖者多痰涎,外似壯而內實虛,內虛則氣衰」似乎是PCOS的主要病機。

所以,陳主任認為:
       1.        痰瘀是PCOS的病理基礎:寒凝血瘀痰濕互結為標
       2.        肝脾腎功能失調是導致PCOS的根本:脾腎陽虛為本

最後,陳主任提出一個應用「七寶美髯丹」治療成功的病案和大家分享,豐富大家對於中醫的認識、提升中醫治療PCOS的信心。
 

主題:子宮內膜異位症之病理生理學、治療與未來展望

講者: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副理事長  陳建銘 院長

陳院長提出現代醫學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因看法:
        1.        Retrograde menstruation.經血逆流
        2.        Embryonic cell growth.胚胎細胞
        3.        Surgical scar implantation.子宮內膜長在手術疤痕上
        4.        Endometrial cells transport. 由血液淋巴系統傳送,例如經行流鼻血
        5.        Immune system disorder.免疫失調
        6.        Body constitution.體質  


   子宮內膜異位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是經痛、性交疼痛,另外有1/3-1/2的病患可能會不孕。

治療的方式:首先使用荷爾蒙等藥物治療,若無效,則轉介中醫療法,再無效,才考慮手術開刀治療。

陳主任提醒中醫師:中醫如果應用活血化瘀藥去治療病患,可能會引發出血量增大,而經量增大,是西醫手術的適應症。手術,對於病患未必是件好事,故治療前,中醫師要謹慎評估治療的策略。


主題: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中醫病理與臨床診治

講者:台中市中醫師公會 理事長 陳立德 教授

陳教授是中醫婦科界的中流砥柱,他在演講中提出很多觀念,刺激我們後輩再思考。

現代醫學認為經血逆流是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陳教授提出:臨床上有70-90%的婦女有經血逆流的情形,然而,只7%的人會發展成子宮內膜異位症,這是否提醒我們:免疫失調才是主要的問題。所以,臨床上雖然會使用活血化瘀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但是,這只是控制標症,所以,破血藥不用多,也避免因用藥所導致的經血過多,治療不用強求包塊消失,重點是調整身體機能,使生理功能恢復正常,避免開刀。

李梃在醫學入門中提到:「血滯瘀積於中,與日生新血相搏,則為疼痛」

景岳全書:「瘀血留滯作癥,惟婦人有之其證則或由經期,或由產後:凡內傷生冷,或外受風寒,或憤怒傷肝,氣逆血留;或憂思傷脾,氣虛而血滯;或積勞積弱,氣弱而不行;總由血動之時,餘血未淨,而一有所逆,則留滯日積而漸以成癥矣。」   

「離經之血與好血不合,是謂瘀血。」
    →瘀血,是指因血行失度,使機體某一局部的血液凝聚而形成的一種病理產物,這種病李產物一旦形成,就成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而存在於體內。 
    →故,瘀血又是一種繼發性的致病因素。
    →瘀血證,是由瘀血而引起的各種病理變化,臨床上表現出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徵。

臨床上氣滯血瘀型常使用血府逐瘀湯加減。而血府逐瘀湯是由桃紅四物湯+四逆散二方化裁而成,觀其組成藥物的劑量:桃仁四錢紅花三錢當歸三錢川芎一錢半、赤芍二錢、生地三錢、枳殼二錢、柴胡一錢、甘草二錢、桔梗一錢半、牛膝三錢
   與桃紅四物湯相較:桃仁二錢紅花二錢歸尾三錢、川芎二錢、赤芍三錢、生地三錢、丹皮三錢、五靈脂三錢
   血府逐瘀湯明顯是一帖攻補兼施的方子。

另外,臨床上血瘀癥瘕型的患者常表現出痛經的症狀,醫師多開立桂枝茯苓丸去作治療,而陳教授建議大家不要只是會套方子,要了解方劑的機轉,像桂枝茯苓丸的應用機轉是:外受表寒邪,加上內有一個脾虛的體質,導致局部經絡不通,瘀血堆積不化。

最後,陳教授提醒:治療不要僅是治療標症,婦女的月經是個週期變化,必須在不同時期,配合生理使用不同療法,才能使月經歸於正常。

 
   以上是各位專家給予我們的指導,台灣中醫病理學醫學會在此致上萬分謝意!願各位學員都有收穫,在婦科領域更加精進,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